Razer Blade 2017 測評

垂涎「Razer Blade」許久,最近終於機緣巧合地購買了,之後才意識到下單當天「Razer Blade」進行了一次新的升級,將 CPU 升級成 7700HQ。雖然知道 Intel 是牙膏廠,不過依然興奮,這次升級意味着「Razer Blade」在 14 寸、甚至更高級別筆記本中佔有了絕對的優勢,無疑可以說是目前最好的筆記本了。而筆者也有幸成為了第一批用戶,使用一段時間後決定出一個簡單的測評,其優點大部分不言而喻,所以我會着重挑刺~

Razer Blade 2017 Image

散熱

筆者認為遊戲本發熱是很正常的,但是「Razer Blade」的發熱是出了名的。真正拿到機器之後才感覺到,你絕對不願意在它高效運行的時候把它放在腿上,因為會有一種灼熱感。即使冬天開着窗戶,在它全速運行的時候依然能感覺到熱感。

但是,發熱嚴重並不意味着散熱不好。「Razer Blade」總體的散熱還是不錯的,平常出行的時候風扇基本不會啟動,只有在玩遊戲的時候才會啟動。相信也很少有人會把筆記本放在腿上玩大型遊戲,反正筆者不會。不過風扇的聲音還是無法忍受,如果有條件最好將筆記本墊高放置。

鍵盤

鍵盤的 Chroma 背光系統當然是沒得說,高度定製化讓人愛不釋手,但是在公共場合確實有點光污染。而且在 Linux 上也有非官方的驅動 「Razer Drivers for Linux Project」,這是一個很好的項目。現在直接使用「OpenRazer」就可以了。

鍵盤的手感因人而異。筆者剛上手時的第一感覺是回彈力度比較強,敲起來有點費勁,不過習慣以後就沒有什麼問題了。然而這個鍵盤還是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它的佈局偏左。這當然是因為它是為遊戲而生的,但一般遊戲本的觸控板也偏左。然而,「Razer Blade」為了追求整體美感將觸控板放置在中間,這就讓筆者這種打字如飛的人經常誤觸觸控板。或許以後可以加入一個鎖住觸控板的按鍵設計,這樣在進行文字或編程工作的時候就會遊刃有餘。

插槽

「Razer Blade」沒有 SD 卡槽,這對視頻、圖像工作很不友好,在購買之前一定要注意。

電源

電源適配器真的是讓人眼前一亮,因為相比其他的遊戲本,甚至是普通筆記本都要小一圈,這讓我很樂意隨身背着它,從此不愁電腦沒電了。而且「Razer Blade」的電池續航也不錯,如果只是進行普通的文字工作或輕量級編輯,一天應該可以輕鬆堅持。

材質

材質方面,「Razer Blade」的外觀確實沒得說,手感也非常舒服,但令人詬病的是它的外殼非常容易沾上手印。而且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可能是筆者心大,也可能是「Razer Blade」的塗層比較脆,導致筆者的筆記本邊緣已經有兩處掉漆。不過,這可能是所有金屬塗層產品都會遇到的問題吧。

總結

總的來說,「Razer Blade」無愧「Ultrabook」的稱號,在市場上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對於筆者來說,除了觸控板誤觸(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就誤觸了好幾次)和少了 SD 卡槽以外,沒有什麼明顯的缺點,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順便分享一個經歷,在買之前筆者去實體店體驗,第一眼本身對「Razer Blade」有些失望,但是後來在與友商同樣使用 GTX 1060 顯卡(並且當時「Razer Blade」還是 6700HQ 的 CPU,而某廠已經升級到 7700HQ)的情況下對比後,發現性能差距竟然肉眼可見。於是對於「Razer Blade」的品質更加肯定了,這個大家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親自對比,相信各位能感受到其中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