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中文:傳承的希望之光

漢字歷史悠久,對東亞廣袤的地區有着深遠的影響。漢字不僅是文化交流的載體,更提供了古今交流的通道。正因如此,我們在回看東亞各地古代文獻時,依然能理解部分內容,甚至能遊刃有餘地閱讀,即使語言不相同,也可以通過文字相互交流。

然而,漢字在傳承過程中不斷演化,產生了許多變體。其形態在不同地域、不同時代都有差異,更不用說其含義。近代以來,更是受到異質文化的衝擊,以及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許多地區放棄使用漢字,甚至強行簡化、異化漢字,使得漢字正字在世界的影響力逐漸式微。如今,漢字及漢文化的相關研究大多僅侷限於少數研究機構,對於權威的正字現代化標準制定以及數字化整理,只有臺灣還在積極進行。

那麼,我們如果想在生活中使用正字,應該遵照什麼標準呢?是否僅依照中華民國教育部的現行漢字標準就可以一勞永逸?很不幸,事情並非如此簡單。

何爲「正體字」?如何尋找正體字?

要弄清正字的標準,我們先要明確什麼是正字。正字,顧名思義,就是正統的漢字,也可稱爲「正體字」、「傳統字」或「傳承字」,那麼用「正體字」書寫的中文也就是「正體中文」。那麼,如何纔能稱爲「正統」呢?漢字因傳播地域廣闊,在傳播過程中難免發生變化。如果僅以某個地域的漢字爲標準,顯然無法稱爲正統。那麼,若以使用最爲廣泛的漢字,即所謂「俗字」作爲標準呢?顯然,僅憑使用廣泛就能稱作正統也是難以讓人信服的。因此,最爲合理的做法是以最接近字源的字作爲正統。

這也是爲何使用中華民國教育部的現行漢字標準並不等同於使用正字。因爲如今該標準在制定過程中吸納了許多臺灣在地的漢字用法,並選用了許多俗字作爲標準,例如「麵」、「床」、「為」、「裡」、「台」等字,這些在正體字中應作爲「麪」、「牀」、「爲」、「裏」、「臺」。推崇這個標準爲正統顯然難以令人信服,因此,現在更多人會將其稱之爲「臺灣正體」。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尋找「正體中文」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向古人尋找。韓愈在《答李翊書》中曾寫道他在剛開始學習古文經典之時:「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如今,我們想要尋找中文正統,也應當效仿先賢,把目光放到更古老的時代,從當時的著作及文物中探尋貼近字源的文字作爲正統。

目前主流的做法是以第一部權威字書《說文解字》爲基礎,結合最新的考古發現來確定「正體字」。這樣一種以貼近字源爲標準篩選出的字作爲正體,可謂當之無愧。

在此,筆者推薦一些查找和學習「正體字」的網站:

如果想要輸入「正體字」,推薦使用 RIME 輸入法引擎。對字形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查看 字嗨。對漢語音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韻典網,其製作者 BYVoid 所寫的 關於正體字的文章 也非常值得閱讀。

另外,如果只是單純想查詢國語、臺語等臺灣現行字詞,推薦使用 萌典

認識漢字以及學習漢語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與古人溝通,其中最直接的途徑便是閱讀古代經典。閱讀古籍善本的影印本是最佳方法,這樣可以保證看到更爲原汁原味的內容。如果沒有條件購買實體書,獲取經典的數字化讀本也是不錯的選擇。以下是古籍經典數字化的網站:

如何看待簡化字?為何拒絕簡體中文?

語言文字在時間流轉與歷史變遷中產生變化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爲地域與文化的不同,語言可能會產生不同的表現形式。漢字由於傳播地域廣泛且歷史悠久,產生了許多變體,其中不乏有所謂簡化的寫法,例如草書。但是,任何語言的改變都應該是嚴肅且自然的。

近代以來,因爲政治鬥爭、文化衝擊等多種原因,造就了許多漢字簡化相關的爭論。這些內容在維基百科的漢字簡化爭論漢字簡化廢除漢字論等詞條中都有記載。

文字的變化是一門學問,不是三言兩語就能闡述清楚的,且筆者也並非這方面的專家,因此不再贅述。但筆者希望各位讀者瞭解,現今許多人使用的所謂「簡體中文」,並非學術上幫助語言進步的簡化,其目的早已偏離了語言簡化的本質。「簡體中文」完全是政治產物,是蘇聯對東亞國家進行文化殖民的結果,是原本「漢字拉丁化」運動失敗後的妥協產物。如果我們參照如今的蒙古人民共和國以斯拉夫字母爲基礎的新蒙文,便可明白他們最終想把中文改造成什麼樣子,每每想到此事筆者都一陣後怕。

對於這樣的產物,我們應予以堅決抵制!筆者小時候閱讀小說 1984 時,便被其中的 Newspeak 所震撼,這是小說中被簡化和控制過的語言,小說中的國家通過簡化和控制語言達到簡化和控制思想的目的。所謂「簡體中文」無非是一種紅色政權強加給中國人的 Newspeak,其目的不言自明。因此,筆者對所謂「簡體中文」是完全抵制的,因爲這根本就不能稱之爲中文。而所謂的「繁體中文」,則是對中文傳承字的矮化稱呼,作爲一個漢語使用者我呼籲大家摒棄這種矮化中文的稱呼。這正是筆者撰寫此文介紹「正體中文」、並始終堅持使用正體中文的原因。

希望有朝一日,漢文化圈能夠真正重拾屬於自己的語言,而不僅僅是在臺灣等少數地區發光發熱。